跳到主要內容

嘉義市觀光旅遊網 Travel in Chiayi City嘉義觀光旅遊網 Travel in Chiayi

Menu

福州燕丸

 福州燕丸

  大陸失據後,退居臺灣的國民政府禁止民眾與大陸接觸。「天長地遠魂飛苦,夢魂不到關山難」,海峽兩岸從此望海興嘆,互不往來,分隔兩地的親人,盼了四十多年,總算盼到好消息,一九八七年十月十四日蔣經國總統主持國民黨中常會,通過有關探親決議案,當年十二月一日,臺灣海峽再也擋不住濃濃的思鄉情,不少白髮皤皤的老兵滿懷鄉愁,奔向回家的路。

  回家的路打開了,從香港、澳門轉機,到金馬小三通直航,兩岸交流的路更便捷,轉眼二十多年過去,探親、經商、工作、定居…近年來,海峽兩岸聯姻的個案也愈來愈多。

  民國九十年,福州姑娘施湘英嫁來臺灣,「人生地不熟」初到臺灣,施湘英說最不習慣的就是吃飯,馳名世界的臺灣美食,對她來說根本就是淡而無味。從小吃慣口味偏重的福州菜,除了早餐-- 麵包土司、豆漿牛奶可以接受,午餐、晚餐就是她最頭痛的時候,先生李德慶體貼她初到臺灣,每天親自下廚燒菜,但先生好心做的一桌菜,她卻往往有無處下筷之苦。

  施湘英回憶初嫁的日子,她說「每逢佳節倍思親」一點也不錯,平常日子想家,咬著牙、掉幾滴淚撐撐就過了,逢年過節的思鄉情,根本難以擺脫,嫁到臺灣的頭一兩年,大年除夕她總是忘不了福州的年菜。施湘英不好意思的說,想家鄉菜想到口水都快流出來了。

  民國九十三年,施湘英懷第一胎,嚴重的害喜,讓她更想吃家鄉的福州菜,尤其是當年全家一起做的燕丸,先生「看在眼裡,疼在心裡」,想盡辦法排除萬難,夫妻倆直奔福州,離鄉三年,施湘英終於在娘家吃了幾頓道地的福州菜,一解多年的口饞。提起這段往事,施湘英眼眶含著淚水喃喃地說,老公的貼心,讓她至今仍感動不已。

  施湘英說,燕丸是福州年節喜慶「太平宴」的壓軸好菜,小時候,她家做這道菜都是全家總動員,爸爸負責把梅花肉打成泥做內餡,她和弟弟幫忙清除剝荸薺皮,媽媽則包辦做燕皮、內餡、包餡的工作,當年大陸人民生活困苦,過年打牙祭,大多以豬骨頭熬湯做湯底,再放進燕丸,就是圍爐的最高享受。

  施湘英喜歡燕丸,也希望眷村人能品嘗這道福州美食,於是嘗試DIY 燕丸,由於燕皮製作十分困難,雖然多次打電話回家求救,媽媽「遠水救不了近火」,還是沒學會做燕皮的功夫。幸好,嫁到臺灣的福州姑娘為數不少,生意人見有機可乘,如今,已可買到現成的燕皮。配上她以梅花肉泥、荸薺、芹菜等調配的內餡,施湘英不必回福州,就可和親友享受美味的燕丸。

  燕丸是福州家鄉的年菜、喜宴菜,也是先生的愛心菜,施湘英的安胎菜。在李德慶家,小小的燕丸串起兩岸情、聯結夫妻心,它已不僅僅是道菜了!

OPEN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