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

嘉義市觀光旅遊網 Travel in Chiayi City嘉義觀光旅遊網 Travel in Chiayi

Menu

炒糕

炒糕  

  「三日入廚下,洗手做羹湯,未諳姑食性,先遣小姑嚐。」過去年代,新嫁娘初到夫家,人際關係非得搞好些,否則往後日子就不好過。「想抓人的心,先抓他的胃」,對一般人來說,只要能管住他的胃,多數人是逃不了你的手掌心。

  從婆婆的兒子到媳婦的愛人,自古以來,不少婆婆陷入「兒子被搶走」的迷思,想盡辦法折磨媳婦,縱使自身吃過不少苦頭,「十年媳婦熬成婆」後,也成為惡婆婆,報復過去所受的苦。十年風水輪流轉,如今時代變了,不少媳婦「晚晚起床,梳妝打扮,裝得水水,吃得肥肥」,甭說張羅三餐、噓寒問暖…,不給婆婆臉色看,就夠迷人啦!

  過去福州一帶農家娶媳婦,新娘子進門下厨,婆婆考的第一項廚藝,便是要做一道「炒肉糕」,能做出合格的炒肉糕,做媳婦就算通過最初考驗。施湘英說,福州炒糕,又叫炒肉糕,是福州傳統著名小吃,炒糕沒放肉,但因無論外觀、色澤都像紅燒肉,加上以豬油炒製,成功的炒糕吃起來隱隱透出股肉香,所以又稱炒肉糕。炒糕材料蠻簡單,做法也不難,但製作過程急不得,也停不得,費工、費力,需要耐心、細心,可說是測試媳婦個性的好點子。媽媽擔心她過不了婆婆的關,當她身高超過家裡的爐灶時,就開始教她做炒糕,幾乎每逢假日,她都得待在廚房做炒糕。

  由於炒糕只能小火慢炒,爐火太大會出現外表金黃,內部銀白的「金包銀」,當時施湘英年紀還小,個子不高、手勁不夠,一邊要炒糕,一面還得看顧爐火,雖搞得滿頭是汗、雙手痠痛,但體力不濟,無法不停手的炒,經常失敗收場。媽媽愛女心切,急到不行;她則是力不從心,傷心難過。

  還好,慢慢長高、長大,手勁轉強,加上經常練習熟能生巧,體會出媽媽教導的炒糕訣竅--「不緩不急」,大概十五、六歲時,施湘英就成為炒糕高手。

  嫁到臺灣,雖然有吃不完的甜點、零食,但施湘英總覺得少了什麼似地,直到有次同鄉好友從福州探親返臺,送給她一些炒糕,她才恍然大悟,無論身在何處,家鄉味永遠存在內心。施湘英與家人分享炒糕,發現老公、孩子都蠻喜歡的,於是興致大發,自己動手做炒糕。

  施湘英說,炒糕做法首先是用地瓜粉、白糖加水調和成水狀的漿,而後將豬油倒入鍋中,待油温半滾時,把調好的水漿倒入鍋中,沿同一方向繞圈翻炒,等粉糊變色凝结,再自由翻炒到半透明狀,趁熱倒進預先準備的容器中。最後添加適量熱鍋乾炒的花生( 研磨成顆粒狀)、瓜子仁和芝麻,等冷却結凍,美味可口的炒糕就大功告成。

  家鄉福州的炒糕,渡海在嘉義落地生根,如今成為李家招待親友的招牌甜點!

OPEN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