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

嘉義市觀光旅遊網 Travel in Chiayi City嘉義觀光旅遊網 Travel in Chiayi

Menu

粉蒸肉

粉蒸肉  

  民國四、五十年代,是軍眷生活困窘的年代,奇怪的是,軍人薪水不高,家家戶戶卻是拼命「增產報國」,孩子一個接一個報到,三、四個孩子不足為奇,七、八個小孩也稀鬆平常,孩子多,張羅三餐自然成為大問題。在「僧多粥少」的情況下,眷村孩子吃飯都得「打衝鋒」,搶菜、搶飯毫不手軟。吳慧玲回憶兒時,無限感慨的說「當年孩子追著媽媽要飯吃,如今媽媽追著孩子餵飯吃」。

  過去,一天三餐蔬菜是主角,飯桌上幾乎一片綠油油-- 空心菜、青江菜、小白菜、韭菜、蕃薯莖、芥菜、油菜…哪種蔬菜便宜就吃哪樣菜,甚至連一般人不吃的蘿蔔嬰( 蘿蔔嫩葉)、芹菜葉都在眷村媽媽的巧手下,成為家常菜。

  一年三節是眷村孩子最期待的日子,平常日子青菜豆腐,沒有油水,逢年過節,家家戶戶不能免俗要殺雞宰鴨,大魚大肉端上桌,平日難得一見的年節菜—臘肉、香腸、紅燒獅子頭、八寶鴨、粉蒸肉…也一一亮相。

  粉蒸肉始於清末,相傳與「西湖十景」之一的「曲院風荷」有關。「曲院風荷」位於蘇堤北端,荷花滿塘,每到夏季,荷花怒放,吸引不少聞香而來的遊客。當地飯館廚師為吸引遊客上門,把炒熟的香米粉和調味的五花肉,用「曲院風荷」的新鮮荷葉包裹起來蒸製,做出別有風味的粉蒸肉,口味清香,肥而不膩,爽口開胃,頗受食客青睞,口耳相傳就成了西湖的特色菜。其後流傳到全國各地,四川、福建、陝南、安徽、湖北、湖南、江西等地都有大同小異的粉蒸肉,江西人更是吃出名堂,每年立夏吃粉蒸肉( 米粉肉) 成為重要的傳統習俗。

  吳慧玲祖籍浙江,杭州特色菜-- 粉蒸肉自然成為年節的大菜,她記得小時候,家裡做粉蒸肉,多數只有幾片肉應卯,墊在下方的地瓜( 番薯)、南瓜、馬鈴薯、芋頭反倒一大堆。當時年紀小,反正有粉蒸肉打牙祭就快樂得不得了,根本不知道肉少的原因是豬肉價格貴,母親只好以地瓜、馬鈴薯等撐場面。

粉蒸肉的主角傳統上是用五花肉,如今生活改善,許多人喜歡用較不油膩的梅花肉,有些人則改做粉蒸排骨。吳慧玲說,「紅花還得綠葉配」,做粉蒸肉一定要有好的蒸肉粉,雖然市面上有各式各樣的蒸肉粉,她家向來用的是媽媽牌蒸肉粉」-- 將糙米添加八角、花椒炒到米黃色一起磨碎,有時則摻些蓬萊米,口感會較Q 一點,炒好的蒸肉粉裝瓶備用。

  新鮮荷葉不容易取得,現代家庭做粉蒸肉,大都不用荷葉,粉蒸肉的做法並不難,地瓜、南瓜等去皮洗淨切塊,放入容器中墊底,再將醃製好的五花肉沾勻蒸肉粉,放入容器中,最後再放入電鍋蒸約一小時三十分,香噴噴、Q 綿綿的粉蒸肉就可上桌了。

OPEN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