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

嘉義市觀光旅遊網 Travel in Chiayi City嘉義觀光旅遊網 Travel in Chiayi

Menu

鍋貼子餅

鍋貼子餅  

  眷村內有不少「南北配」,內人嫁給我,首先面對的就是吃的問題,公公是廣東惠陽人,道地的南方人胃口,愛吃米食;婆婆家住江蘇淮安,淮北姑娘當然以麵食為主食,為了讓兩個飲食習慣大不相同的人,各取所好,家裡三餐因此成為「米中有麵、麵中有米」的南北大結合。

  我從小吃慣了母親一級棒的麵食,對麵食十分挑剔 -- 不是自己手撖餃皮的水餃、非手工撖的麵條、外面做的包子…除非萬不得已,都是「拒絕往來戶」,著名的民雄肉包、東河包子得不到青睞,連鼎泰豐、「天津狗不理」都瞧不上眼。

  曾經擔任民生報記者,我生性喜愛雲遊四海,為尋找可口麵食,甚至專程到麵食天堂-- 山西尋訪,儘管到處品嚐報章、雜誌、電視節目…推薦的麵食店,但始終找不到「媽媽的味道」,因此對外面的麵食興趣缺缺,是太座口中很難伺候的「歪嘴雞」!

  「要抓住男人的心,先抓住他的胃!」為了抓住老公的心,內人認真跟著婆婆學做菜,「日久功深」學了不少作麵食的功夫,甭說水餃、包子、饅頭…等一般家常麵食,連一些外面北方麵食店少見的麵食-- 麵疙瘩、麵鬚子、鍋貼子餅都做得有模有樣,總算博得我「賴家第二代美食傳人」的讚美。

  內人從家母那裡學來的看家本領之一-- 鍋貼子餅是「摸蜆兼洗褲—一兼二顧」,做四季豆燒肉或蒜苗(蒜苔)燒肉,慢火燉煮時,用手把麵糊(約0.6-0.7 公分厚)沿著鍋邊圍繞一圈攤平,和鍋中菜一起燒,經過一段時間後,麵糊就像烤餅一樣,靠近燒肉的一側底部呈金黃色,另外一側則是軟嫩軟嫩,待菜起鍋時,麵糊四周吸收了菜香和菜汁,鍋貼子餅就大功告成了。

  鍋貼子餅看似簡單,實際做來卻不容易,火侯的拿捏完全靠經驗,抓不住竅門,不是鍋貼子餅糊了,就是不熟。經濟實惠的鍋貼子餅,看來不起眼,卻好吃到不行,連「歪嘴雞」都讚不絕口。

  「眷村就像一個大家庭,來自南北各地的媽媽在生活上、菜色上都會互相交流,相互幫忙,是很獨特的文化。」

OPEN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