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

嘉義市觀光旅遊網 Travel in Chiayi City嘉義觀光旅遊網 Travel in Chiayi

Menu

麵鬚子

麵鬚子  

  眷村是個南腔北調的大組合-- 張媽媽是吳儂軟語的蘇州人,李叔叔是豪放粗獷的山東大漢,王伯伯是每餐離不開辣椒的四川人,楊伯伯是天不怕地不怕的老廣,黃大嬸是土生土長的臺灣人,冷爺爺是「湖南騾子」,韓大娘是白山黑水的女兒……,這些來自大江南北、海峽兩岸的英雄兒女,由於造化弄人,聚集在小小的眷村,在臺灣各地留下精彩的生命故事;也創造有別於中國八大菜系的「眷村菜」。

  「南稻北麥、南船北馬」,主要糧作受到氣候的影響,南方人多吃米食;北方則以麵食為主,眷村人來自五湖四海,各地區的漢、滿、回、壯、苗等齊聚,不同的飲食文化,在此碰撞、融和,激發出變化多端的獨特飲食。

  北方麵食最基本的是麵條,有拉麵、刀削麵、刀切麵…等不同做法,麵條形狀有粗、細、圓、扁,吃法更是五花八門。其餘的麵食有貓耳朵、麵疙瘩、撥魚兒、麵糊塗、麵鬚子…。

  貓耳朵顧名思義是將麵塊搓出貓耳朵形狀,麵疙瘩是用筷子把麵糊夾撥成條狀,放入開水中煮,撥魚兒是用筷子沿著碗邊一條條削著麵糊下鍋煮,麵糊塗則是稀麵糊用湯匙挖進鍋裡煮,這些麵食除了形狀不一樣,吃起來口感也不同,貓耳朵有咬勁、麵疙瘩有飽足感、撥魚兒夠味、麵糊塗則柔軟多汁。

  內人是嘉義姑娘,嫁入經常吃麵食的我家,少不得要學做麵食,她回想最初學做麵鬚子時,每次都被拌麵打敗,有時水加多了,拌的麵成為一坨麵糰;有時水放少了,無法讓所有麵粉沾到水,麵粉依然是粉狀,做麵鬚子要先拌麵,拌麵不容易掌控,內人透露拌麵的竅門-- 一面加水,一面以筷子拌麵,調成半乾鬚狀碎片,拌好的麵整個
倒入開水鍋內攪和即成。

  麵鬚子煮開後加適量的鹽、青菜末( 青菜切碎)、蛋花,就大功告成,煮好的麵鬚子只要添加醬油、醋,就是令人齒頰留香的人間美味!

OPEN
TOP